父母是抵达孩子心中的那束光

焦点2024-05-02 16:16:40859

原标题:父母是父母抵达孩子心中的那束光

【家长心声】

我出生在1984年,有一个12岁的抵达儿子。2013年,孩心一家三口从老家河南南阳来到北京。那束最初几年,父母孩子学习、抵达成长,孩心一切顺利。那束可从孩子小学三年级开始,父母因为无法参加高考,抵达他身边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心小伙伴越来越少,都回老家了。那束终于,父母五年级暑假的抵达一天,孩子也对我提出了同样的孩心要求:“回老家读书。”

“孩子在学校不太跟人交往,下课后总是找个角落低着头一个人踢墙。”

家中老人身体不好,我把孩子送进了老家一所教学质量不错的寄宿制民办学校。可即便是儿子自己做出了选择,第一个学期还是麻烦不断。

第一个月,光是鞋,孩子就踢坏了四双。老师打电话过来,二姨就赶紧买了送到学校。可一两次后我们挺奇怪,都是质量挺好的鞋,怎么动不动鞋头就破了。请老师观察了一段时间,才知道孩子在学校不太跟人交往,下课后总是找个角落低着头一个人踢墙。

那段时间,小小的身体承受了特别大的压力。老家和北京的教材、教学进度都不一样,他得重新适应。插班生没有朋友,时不时还有学生笑:“你不是北京人吗,回老家干啥?”

我打电话想跟孩子沟通,那头的声音硬邦邦的,“你就当没有我这个儿子。”姥姥说,孩子变了,原来那么温和的孩子,怎么成了个“汽油桶子”,一点就炸。

“线上联系还是代替不了陪伴。有时我很想给他一个拥抱,但做不到。”

我没有更好的选择,只能增加回家的频率。平均20多天就回家过个周末。回老家的高铁一来一回800多元,我舍不得,就坐卧铺,一来一回只要400多,火车票攒了厚厚一沓。

只是分开了几个月,从小在我身边长大的孩子明显生疏了。后来,我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多,也及时从老师那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,有针对性地跟他聊天,情况才慢慢好转。最明显的变化是去年疫情期间,我在家里待了四个多月,孩子别提多高兴了。

现在我在北京工作,每天都会跟他通话半个小时,聊聊学习,聊聊班级里有趣的事,明显感觉到孩子心理状态平稳了。但线上联系还是代替不了陪伴。有时我很想给他一个拥抱,但做不到。

“给孩子足够的爱和保护,他的眼里才能有光。”

回流,对孩子的影响是有的。原来他是个特别阳光的少年,可说到回老家读书这个选择时,眼里那种光芒没了,有的是一种早早的妥协。

给孩子足够的爱和保护,眼里才能有光。我是一个“80后”家长,看重这种陪伴与守护,所以尽可能地在回流的最开始陪孩子一起度过。但我身边,还有很多朋友没有意识到这些,或者工作太忙做不到,亲子关系受到了特别大的影响。

父母要成为抵达回流儿童心中的一束光,这是我的一点体悟。但我也希望,能有更多的政策之光照进,让我们可以不再忍受分离之苦。

(作者:王婧,系母婴行业从业者,北漂八年 本报记者邓晖采访整理)(王婧)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tchuye.com/html/325b098938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五一出行如何辨别“消费陷阱”?避坑指南来了

全球连线|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5万列

【共赴冬奥之约】冬奥会开幕式引导员精心排练 向世界展示青年风采

云南富源:洞上村产业带动乡村振兴

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披露去年“成绩单”:归母净利润合计4919.17亿元

云南保山突降大雨致城区内涝 积水没过大腿

29日31日 昆明有中雨

昆明市中华小学建校八十周年筹建校史馆向老同学吹响“集合号”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