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东北人哪里最“骚”吗?

焦点2024-04-30 21:47:1625286
前段时间,骚一个东北网友和客服的知道最对话上了热搜。

网友说买的东北护肤品擦完脸之后“沙挺”是怎么回事,客服询问“沙挺”是人里什么意思。

网友一时之间突然语塞,不知道该如何解释。知道最

下面的东北评论尝试帮其解释,结果越说越迷惑。人里

有说“沙挺”就是骚“蛰挺”,就是知道最“火次燎”的,就是东北“金刺儿”的……

还有一个相当形象的解释:

“沙挺就是啥感觉呢?就是大中午的你骑自行车,把薄了盖儿卡秃了皮了,人里然后还出汗淌到卡坏的骚那块了,那种感觉就是知道最沙挺。”

解释一句东北话,结果是要用到更多的东北话。

很多东西仿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,再怎么用普通话解释也很难准确到位。

因此,神奇的东北话再度出圈。

东北话的感染力

东北的形容词有多丰富?

继“沙挺”之后,网友又总结了很多东北形容头疼脑热的形容词。

一个网友的姑姑去医院看病,医生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疼的,姑姑回答说“动不动就疼”,这一下子给医生整迷惑了,问“你到底是动疼还是不动疼呢?

东北人解释:“动不动”的意思就是“时不时”,看来以后看病还得配个东北翻译才行。

除了形容疼的频率,对于形容疼痛本身,东北人也有不同的描述。

比如“滋儿滋儿的疼”,就是形容皮下仿佛有针扎一样的疼痛。

“一蹦一蹦的疼”,就是感觉神经在跳跃,伴随着疼痛。

“木个张的疼”,就是有点麻和胀。

“拗劲儿疼”,一般是形容胃痉挛的那种疼法,仿佛疼痛的部分在转动一般。

“酸几溜的疼 ”就是运动过度或炎症导致的肌肉和关节的酸痛。

不只是疼,就连关于痒,都有两个不同的词来形容,一个是刺挠,一个是细痒。

“刺挠”就是蚊虫叮咬,你用手去抓的那种痒;

“细痒”则是别人咯吱你的脖子或者腋窝等有痒痒肉的地方的那种痒,是不是区别还蛮明显的?

所以总的来说,东北话的形容准确又简洁,因此具有极强的感染力。

于是才有了那个亘古不变的传说:

当一个宿舍里拥有一个东北人,那么不出半年,全宿舍都会说东北话了。

甚至国外的运动员,但凡在东北训练过,最先学到的绝对是东北口音。

东北明星的字典里,更是没有高冷二字,一开口就是百分百接小品,相当接地气。

在陌生人之间,东北话仿佛一种暗号。

不论你的籍贯在东北哪,经过“例行公事”般的询问后,接下来都一定是:

“哎妈呀,咱是老乡儿啊!”

东北不养i人

随着MBTI人格测试的爆火,“你是i人还是e人”,成了星座之外另一种给人“贴标签”的方式。

一般来说,i人性格比较内向,代指社恐人群。

e人与之相反,性格外向,代指社牛人群。

然而,在两者之间,还存在一个“特殊群体”,即东北i人。

这些人自称i人,但跟他们出去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i和你想象中的截然不同。

在出租车上坐着,但凡司机来一句:“今天咋这么堵呢?”

东北i人必接上:“可不咋滴,我平常走也不堵啊,这是不是前面出啥事了?”

你要是弱弱地问他:“你不是i人吗,咋还接话啊?”

他指定得回答:“对啊,大家不都这样吗?”

对陌生人抛过来的话题那是有问必答,对陌生人的自言自语也要随声附和。

这是东北i人一直秉承的“铁律”,以至于很多人离开东北,见识到真正的i人应该怎样之后,竟然觉得太不习惯。

一个网友就分享说他在外地上学时,等红绿灯的时候太过无聊,随口跟旁边路人说了一句:“这红灯真长啊”,结果没人理他,搞得他有点小尴尬。

这要是在东北,周围高得有人接上一句“嗯呢,可不咋的!”

简而言之,东北i人可以不主动说话,但是绝不能让话掉地上,就跟百分百接小品一样,属实是被动技能发动了。

这和东北的教育不无关系。

在东北,对小孩子的最高称赞就是“闯实”。

所谓闯实,就是外向开朗大方,敢于主动抛出话题,活跃气氛的那一类。

包括但不限于在家来且(客人)的时候主动打招呼,熟练掌握每位亲戚的称呼;

就全是长辈的饭桌上,能说出一整套的祝酒辞,并且进行才艺展示。

最不济你也得在宴席过后,有去跟服务员要塑料袋的能力。

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,事后免不了被父母定义为“完蛋玩意儿”。

i人尚且如此,要是两个东北e人相遇,就更不得了了。

小视有一次坐火车,就亲眼目睹一个东北大妈和东北小伙儿坐对面开始唠嗑,不一会儿的功夫,大妈连小伙儿姥爷哪天过生日都知道了。

正是由于东北人的这种神奇自来熟唠嗑技能,让你能在饭店看到两个陌生人的对话从这菜好吃不开始,两人拼桌对饮结束;在澡堂子里看到两个陌生人从试探的对视开始,到互相搓背结束。

再配合上东北人特有的称呼:大兄弟,大妹子,大哥大姐,老弟,老妹,咱爸咱妈……有一种不分你我的亲热。

毕竟在东北人眼里,四海之内皆老铁。

东北人的松弛感

东北人总是有种骨子里的乐观与幽默。

这一点,你无论从《马大帅》里的范德彪,还是《漫长的季节》里的龚彪身上都能感受出来。

他们虽然有点“彪”,但从不郁郁寡欢,自我内耗。

秉承着“生活虐我千百遍,我待生活如笑话”的精神状态,无论如何被打击,都始终保持着一种“盲目的乐观”。

像太阳花一样拥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,仿佛精神永远不会被摧毁。

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一般不爱钻牛角尖,又对事情比较看得开。

东北长辈教育孩子时,最爱说的一句就是“吃亏是福”和“傻人有傻福”。

不管遇到多大困难,你都得“支棱起来”。

要不就是“该吃吃该喝喝,遇事儿别往心里搁。”

因为心态好,看得开,放得下,所以你能感觉东北人活出了一种纯天然的松弛感。

前两天,黑龙江的一辆公交车上超员载客,车上的人挤得两脚都离地了。

就是看起来这么痛苦的事情,一个挤在中间的小伙子还在跟拍视频的开玩笑说:“录视频的别忘了发网上给我瞅瞅!”

之前东北发生洪涝灾害,淹没了很多农田,损失巨大。

很多人拍摄视频记录,但你以为他们要哭诉苦难的时候,却发现他们的画风和想象的截然不同。

有的人看热闹似的数起洪水之后都冲过来了什么奇怪的东西;

有的人更是顺势在水里抓起鱼来。

别人问他们:“这地都冲成啥样了,收成都毁了,你还有心思在这打鱼呢啊?”

得到的是一个有些心酸却又好笑的回答:

“那咋整,我还能给你哭一个啊?”

“那能咋整,人不还得活吗”。

这句东北人最爱挂在嘴边念叨的话,也是他们的处世哲学:

无论遇到天大的事,只要不关乎生死,那都是小事。

在一部讲述集市的纪录片《万事大集》中,一个头发全白的大妈,在集市上摆摊卖人参果。

由于说话幽默又过于有精气神,拍摄组就忍不住跟她多聊了几句,但谁也没想到的是,大妈居然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,胃和子宫全都切除了;因为对麻药过敏,曾经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了8个小时的手术。

用她的话说:“晚期癌我都活过来了,还怕啥嘛?”

其实,像她这样的东北大爷大妈也还有很多。

活了大半辈子,经历过无数的坎坷伤痛,却不愿意贩卖苦难,最后这些都变成轻描淡写的一句调侃。

他们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最朴素的活法:

“你这一辈子不能都工作呀,你本来工作也是为了生活的”。

“人得心大一点,上火有啥用,也不当饭吃。”

“乐观最重要,人生就是怎么开心怎么过。”

就像东北这“共和国长子”,经历过辉煌与沉寂一样;东北人也早已见识过世事变迁,人情冷暖。

当一切过去,你就会发现什么都不是个事儿。

毕竟,当所有的繁华和落寞都见过,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tchuye.com/html/330d099593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赤子雄鹰·纪念李苦禅先生诞辰125周年艺术展昨日开幕

COP15七大公益活动落地云南 期待“小手拉大手”

安宁工业园区打出“组合拳”构筑产业发展高地

国内首个标准化水域救援训练基地在云南昭通挂牌

我国无人机规模持续增长,超 19.44 万人拥有专业执照

全球连线丨中国元素点亮世博园,游客直呼“太精彩了”!

用热血点亮生命 昆明小板桥街道开展无偿献血活动

禄劝县;示范创建星级评价 954 家餐饮单位“入选”

友情链接